实践十号卫星小鼠胚胎实验取得重要突破
浏览:807 发布日期:2016-04-24


图为发射前4小时的2细胞小鼠胚胎


图为发射后80小时的小鼠胚胎

  4月6日发射的我国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把6000余枚小鼠早期胚胎带上了太空。它们能否像在地球一样正常发育?4月17日,实践十号卫星科学应用系统副总师、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段恩奎透露,小鼠早期胚胎在太空中顺利完成从2细胞到囊胚的全程发育,实践十号卫星小鼠胚胎实验取得重要突破。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哺乳动物胚胎在太空发育。

  小鼠胚胎被分别装载于4个培养单元,每个单元内有150个左右胚胎。从卫星发射前8小时起,每4小时显微成像一次,记录它们的状态,直到96小时为止。“在72小时左右,2细胞胚胎就发育到囊胚,和地面上时间基本一致。”段恩奎说。

  “胚胎是从2细胞发育成4细胞,再发育成8细胞、16细胞,直到最后的囊胚,这就完成了早期胚胎发育的一个完整阶段,这个工作以前没有人成功地探索过。”段恩奎介绍,实验结果证明,小鼠早期胚胎细胞可以在太空环境中成功分裂发育,这是世界上首次证明哺乳动物胚胎细胞可以在太空条件下分裂发育,也是科学家首次拍摄到胚胎细胞在太空中分裂的画面,对人类探索宇宙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除了用于发育实验,还有一部分胚胎将随返回舱回归地球,用于完成此次实验的另一个科学目标——探讨太空环境对胚胎发育影响的作用机制。

  “我们将把胚胎运回实验室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与地面对照实验结果比对,分析胚胎形态变化,进行基因蛋白监测,筛选出影响太空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相关基因。”段恩奎说。

  【延伸阅读】“实践十号”为何搭载小鼠细胞去太空

  ——专家解读定量研究辐射对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

  4月6日凌晨升空的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搭载了一项科学实验:空间辐射对基因组的作用和遗传效应研究。这项研究通过三种对比实验来研究空间辐射对基因组的影响。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杭海英研究员的一项实验就在实践十号卫星上。“空间环境中的高放射性辐射和微重力是人类空间活动面临的两个有害因素,必须对其作出客观评估,并据此寻找到恰当的应对方法才能保证人类长期空间活动的顺利进行。”杭海英一语道破了其实验的最终目的。他和团队设计了太空实验,以哺乳动物的细胞为样本,定量研究空间辐射对基因组稳定性的改变情况,为将来开发更灵敏的空间辐射生物学效应检测方法奠定基础,并为太空辐射的风险和防护研究提供新的基础数据和检测手段。

  资料来源:新华网,4月18日

扫码下方或搜索关注公众号“卫星参数网”,独家内幕新闻!

卫星参数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