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牵手酒泉 护航“神舟”
浏览:982 发布日期:2016-10-20

昨日7时20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太原指挥所进入神舟十一号任务10分钟倒计时,10分钟后,这里将再一次见证中国航天的历史性时刻。
数据和曲线在硕大的屏幕上不断地变化,北京时间、任务时间、飞行时间、气象参数……牵动着每个人的心。身穿青蓝色工作服的参试人员聚集在显示器前,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屏幕上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那专注的眼神中透出自信与从容。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牵手酒泉 护航“神舟”
大屏幕上,乳白色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傲然挺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火箭顶部的载人舱直指苍穹、蓄势待发。
这是“太原”与“酒泉”的又一次牵手。在此之前,“太原”已成功参加载人航天工程的全部发射测量任务。作为我国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舟十一号任务中,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将有7个站点的十余台设备参试,共同完成上升段测量和空间碰撞预警任务。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牵手酒泉 护航“神舟”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淌着……“一分钟准备!”随着指挥大厅内一声清晰的口令,气氛瞬时紧张起来。“10、9、8……”一声声倒计时,敲击着人们的耳膜,更挑战着每个人的心脏。
“点火!”“起飞!”7时30分,长征二号火箭拔地而起,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和壮美的尾焰向太空急驰。一瞬间,指挥大厅内,调度口令声此起彼伏,大屏幕上数据不断变化,曲线逐渐延伸。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牵手酒泉 护航“神舟”
“太原发现目标,太原光学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240秒后,随着一声洪亮的调度声音,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接力酒泉,开始执行神舟十一号上升段测量任务。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某测控点号的雷达天线缓缓转动,这个直径十余米的大家伙,用一次次电波的传递监视控制着九天之外的神舟十一号。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牵手酒泉 护航“神舟”
“数字引导开启!”机房内,指挥员沉着冷静地下达着口令,操作手娴熟而精准地控制着手中的设备。键盘的敲击声和调度的口令声交织成一段优美而紧张的航天协奏曲。
“离石发现目标!”“韩城发现目标!”
一道道令人紧张而兴奋的口令不断传来。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牵手酒泉 护航“神舟”
韩城、离石,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现目标,开启测量模式。在辽阔的三晋大地上,一双双“千里眼”遥望苍穹,护航神舟。
太原指挥所内,大屏幕的参数不停地跳跃着,“发现目标!”“跟踪正常”的报告从三晋大地的四面八方传来。
“器箭正常分离!”伴随着一声口令,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圆满完成了上升段测量任务。测试大屏幕上的三维动画显示着“神舟十一号”矫健的身影,它展开蓝色的翅膀向“天宫二号”飞去……(通讯员赵世欣路俊李妍 记者闫伟)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牵手酒泉 护航“神舟”
太原护航神舟的“幕后英雄”
昨日,神舟十一号顺利升空,山西人景海鹏第三次飞天,受到世人瞩目。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有这么一群年轻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奉献着,在这次神舟十一号发射任务中,他们担当着不可或缺的"护航"任务。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牵手酒泉 护航“神舟”
有“强迫症”的90后小伙
在岗三年,排除设备故障20余次,荣立三等功1次,三次被上级评为优秀科技干部……他就是某点位接收分机负责人饶雄。这是一个自称在业务上有“强迫症”的90后小伙。
虽然已经是岗位上的技术骨干,可每次进行准备工作时,饶雄还是会一个字一个字反复研读相关资料,严格按照要求配置参数。每晚临睡前,他都要去一次设备方舱,再检查一遍设备状态,只有确认没有问题,他才能放心地休息。别人看到了说下午不是都检查过了吗,大晚上的还干嘛去?他只是微微一笑:“我大概有强迫症吧。”
和所有同事一样,饶雄最大的心愿就是设备性能良好,圆满完成历次任务。平时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抱着几本书,在机房待上好几个小时。每次设备出现故障时,他总是心急如焚,查图纸,翻资料,不断地思考,反复地测试,直到定位故障原因,彻底解决了问题才能放松下来。去年冬天,距离某次实战演练开始还有不到4个小时,信标机突然无法开机。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标校,将会影响整个演练进度!对各个工作单元进行检查后,饶雄和同事确定相关单元供电正常,只能前往几百米外的信标塔用临时信号源进行替代标校。饶雄二话没说,背起三十多斤的设备,就开始忙活起来。当故障全部解决后,大家才注意到,在零下摄氏二十多度的寒冬里一干就是几个小时的饶雄,手已经冻得通红。
圆满执行完天宫二号任务后,饶雄和同事们就开始着手考虑神舟十一号任务的各项准备。正值季节转换,早晚温差大,雷雨天气多,为确保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最佳,需要进行大量细致的工作。国庆长假期间,大家很有默契地放弃了休息的机会,从每一根线缆开始,检查接头连接情况、粘合密封胶……整整七天,大家铆在岗位上,给所有设备进行了一次大体检。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牵手酒泉 护航“神舟”
矢志航天的"拼命三郎"
汪雄,这个出生于1989年的大男孩,已经参加过神舟、天宫等多次发射任务。在同事的眼中,他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汪雄所在的岗位主要负责跟踪捕获雷达回波信号,并给整个系统提供定时信号和主脉冲。5年前,刚分到分机的汪雄,就碰到了很多拦路虎。仅仅是错综复杂的线缆接口、密密麻麻的操作按键,看上去就会令人发晕,更何况还要面对从没有接触过的集成电路板、抽象难懂的设备原理。汪雄没有被困难吓倒,一有空就抱着理论教材猛啃,加班加点恶补基础知识,整天缠着业务骨干请教问题。每天,去机房最早的是他,回来最晚的也是他。几个月下来,操作笔记就写了6大本、20余万字。为了尽快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汪雄会特别留意老操作手的动作,一遍遍反复练习;为了彻底摸清设备特点,他一有时间就泡在设备边上,钻机柜、理电路、练操作。凭着这股子拼劲,别人需要两年掌握的专业内容,他一年半就完全掌握,最终顺利通过考核,获得独立上岗资格。
航天发射容不得半点马虎,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虽然已经有多次实战经验,但对于备战神舟十一号,汪雄没有一点放松和懈怠。他认真研究过去的数据和方案,虚心向同事请教经验,改进操作方法。为了掌握设备的真实状况,他经常独自一人爬上天线查看设备,20多米高的天线他一天能爬上四五次。
汪雄和同事们坚信,要想获得百分之百的成功,就必须付出更多的汗水。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牵手酒泉 护航“神舟”
"小能人"孙"大帅"
“大帅”本名孙成帅,因为每次写名字时总喜欢把“帅”字写得大大的,同事就送给他昵称“大帅”。作为操作手,在神舟任务中,他会亲手操作雷达在茫茫长空中追寻飞船腾空的轨迹。
前些年,单位来了一套新式雷达设备,急需一批操作手,刚来单位的“大帅”因踏实肯干被推荐去参加技术培训。和同去培训人员相比,高中毕业的“大帅”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但他说不放弃才能有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培训考核,“大帅”顺利地拿到了《上岗证》,成为一名操作手。
来到岗位后,他没有放松学习,认真钻研,技术水平进步明显,圆满完成了历次任务,逐渐成为岗位上的“小能人”。
某次实战演练前两小时,分系统操作手报告天线俯仰角度显示异常——设备出现故障。瞬发的异常现象令经验丰富的“大帅”也有些吃惊。但是他沉思了片刻,果断列举了可能出故障的位置,并在排查到滑环信号的时候找到了故障点。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他只用了不到三分钟,虽然问题解决了,但也惊出了一身冷汗。有了这次的经历,他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专家,设计并调试了一套可用于实战训练的应急跟踪系统。有了这套系统,一旦遇到类似情况,操作手可以通过备份的实时角度显示系统,完成相应的工作。
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和爱人的婚期一拖再拖。前不久,在同事的祝福下,他们参加了单位的集体婚礼,在设备旁庄严地许下了爱情的誓言,而婚纱照只是一张PS的特效照片。(通讯员路俊李妍郝帅 记者闫伟)

扫码下方或搜索关注公众号“卫星参数网”,独家内幕新闻!

卫星参数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