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顶盒supplier 常用的软件方案!
浏览:822 发布日期:2017-06-10

虽然多数芯片规格都大同小异,但是软件的方案还是各有不同,总结下来大概有如下几种:

a) DDK(Driver Development Kit)

这种方式是芯片厂商提供一个基于硬件驱动层的开发包,开发包只包含对硬件驱动层的软件,不是一个完整的DVB-C HD系统,需要各个机顶盒厂商在此基础上做整个系统的开发,包括完整的DVB中间层,诸如CA系统,数据广播,第三方中间件等,和GUI用户界面。

这种方式的成功关键一方面是芯片软件包的成熟度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关键也取决于机顶盒场上的开发能力和整合能力。所以这种方式在新的芯片出来时,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调试,许多情况下机顶盒厂商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在帮助机顶盒厂商找bug,而且芯片厂商也会因为DDK支持的负担较大,支持机顶盒厂商的数量不会太多,一般只支持一些大厂,许多中小规模的机顶盒厂商较难得到较好的支持。为了弥补支持力度的不足,一般芯片厂商会采用一些第三方开发公司间接的支持客户。

另外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这种方式下机顶盒厂商开发的DVB-C HD方案,其成熟度和稳定度取决于机顶盒厂商的能力,即便是同一个芯片型号,不同的机顶盒厂商的产品也会良莠不齐,比如使用同一个芯片,某个厂商USB PVR功能较完善,但其他厂商的USB PVR功能不见得会很完善,因为这些模块是各个厂商分别开发的。这对运营商选型时也增加了难度,不论是芯片厂商还是机顶盒厂商,都需要认真考量。

b) 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这种方式是芯片厂商提供一个基本上是全功能的DVB-C HD系统,包含所有的底层和中间层的实现,以及一个可以演示的GUI界面。基本上这个演示系统实现了所有的DVB-C HD的功能,有些芯片厂商甚至还提供了一些CA系统和第三方中间件的移植,几乎等同一个可以小批试产的机顶盒的功能。只有GUI界面是芯片厂商自己的,和各个运营商的要求会有一些差别。

基于这种方式的机顶盒厂商所作的就是针对运营商的需求,完成一些界面和上层的应用,完成CA和中间件的移植,以及一些运营商特有的功能。如果芯片厂商的基础SDK包的成熟度和稳定度够好,机顶盒厂商可以很快地做出符合不同运营商需求的成熟方案,产品从开始到量产的时间会大大缩短。所以对于机顶盒厂商,他们只需把研发的重心放在对运营商的客制化和支持上,可以以较少的人力完成对较多的运营商支持。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似乎机顶盒厂商的核心技术的能力被削弱了,但是产业的细微分工以及产业链上各自作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或许是产业的更好发展的趋势。还有一些大的机顶盒厂商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为了保持自己的核心技术,往往采用统一开发平台的方式,也就是各个芯片厂商以DDK方式接入机顶盒厂商的统一开发平台,机顶盒厂商维护自己的一套完整的DVB-C的中上层系统,同时也结合的采用SDK的方式,吸取芯片厂商较好的一个中间层模块。

因为SDK的主体是以芯片厂商为主开发出来的,所以如果芯片厂商做出的方案成熟度和稳定度够好,那么采用此芯片的机顶盒厂商的产品也基本上是由保证的,这就对运营商选择方案上带来了便利,基本上运营商只要选定有良好口碑的芯片方案,对于机顶盒厂商的选择就可以重点关注方案成熟度以外的因素,比如售后支持,资金等。

c) Turnkey

这种方式就是俗称的“交钥匙工程”,是芯片厂商全包的一种做法,整个方案的实现由芯片厂商完成,机顶盒厂商负责规格的定制和生产。芯片厂商根据机顶盒厂商制定的规格(往往也是运营商的规格)进行开发,把最终完成得方案给机顶盒厂商。这种方式下,机顶盒厂商的研发能力和资源被淡化,适合于小的机顶盒厂商,对于大的机顶盒厂商,一般低端的产品或是不愿意投入研发力量的产品,也会采用这个方式。对于运营商来说,这种方式产生的方案质量取决于芯片厂商的技术能力和自身整体方案成熟度,一般可以选择整体方案比较成熟的芯片厂商的方案。 Turnkey

这种方式就是俗称的“交钥匙工程

扫码下方或搜索关注公众号“卫星参数网”,独家内幕新闻!

卫星参数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