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户户通到数字电视——记我家的“电视情结”
浏览:3496 发布日期:2018-08-13

□ 罗绍亮 

    上世纪70年代,我出生在永平县一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小山村。当时,吃不饱、穿不暖、不通电、不通路的现象在山区农村普遍存在,看电影是一种奢望,更别说看电视了。 

    1987年,村里修通了通往外界的公路,建起了微型水电站,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农户购买了电视机,电视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那时,全村没有几台电视机,每到晚上,有电视机的人家堂屋里挤满了看电视的人。好客的主人会热情地给看电视的邻居泡茶递烟,有时还会给小孩们一点糖果瓜子。当时,电视机唯一可以接收的是大理苍山电视转播台的信号,有时因为天气原因,接收不到电视信号,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这样的场景,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生活水平有所改善,村里架通了高压输电线路,村里有电视机的人家多了起来。我家也花1000多块钱买了一台21英寸的“长虹”牌黑白电视机,一家人再也不用到邻居家“蹭”看电视了。自从家里有了电视机,许多没有电视机的邻居成为我家的“常客”,一旦播出好看的电视节目,家里总是“人满为患”,而家人则是毫无怨言,热情地给邻居们端茶倒水、分发零食。 

    2000年前后,随着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我家买了一台“王牌”彩电,架起了可以接收多套电视节目的“大锅盖”。与以前不同的是,一到晚上,家里不再“人满为患”,因为村里多数人家都有了电视机,看电视不再难了。此后几年,我家先后买过好几台电视机,屏幕的尺寸越买越大,清晰度、色彩还原度一台比一台好。这一时期,为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国家还先后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广大农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不断提高。 

     我进城工作后,城里的家中又安装了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甚至用电脑、智能手机也能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 

    回首过去的几十年光阴,我家的电视机从无到有,从黑白到彩色,从小尺寸到大屏幕,从天线接收到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小小电视机的变迁,折射出的是改革开放40年来城乡的巨变,而我家的“电视情结”,正是这幅壮美画卷中一个小小的画面。 

扫码下方或搜索关注公众号“卫星参数网”,独家内幕新闻!

卫星参数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