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发展卫星海洋渔业遥感
浏览:1167 发布日期:2013-12-27

 近日,由浙江海洋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东海论坛”在舟山召开。围绕开发东海资源、维护海洋权益以及浙江海洋学院建设-加快浙江海洋大学建设发展等话题与会院士、专家展开热烈的讨论。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围绕“卫星遥感与海洋渔业”发表主题报告。

  潘德炉,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海洋遥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学报》主编、国际海洋水色遥感专家组成员。在海洋水色遥感大气校正、反演模式和应用技术,以及遥感卫星应用效果模拟仿真理论、系统建立和应用等方面研究中有创造性成就和突出贡献,是我国海洋遥感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和开创人。为我国的第一颗海洋卫星HY-1和卫星遥感资料在我国赤潮和污染等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渔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特出的贡献。发展了遥感卫星应用效果模拟仿真理论和技术,并创建了我国遥感卫星应用效果模拟仿真系统。填补了我国遥感卫星应用效果模拟仿真技术在航天工程中应用的空白。1994年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97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获国家科技部"863"项目重要贡献奖,2002年获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遥感科学成就奖。

\

  潘德炉卫星遥感具有三大作用:渔情预报、资源评估、安全保障 (权益/作业/生态)。海洋渔业是战略性产业,因为它关系优质蛋白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海洋生态建设与国家经济发展。中国渔业发展的策略为全世界做出了一项伟大贡献,但是从海洋的国际竞争来看,我国还不是渔业强国,主要表现在:海洋渔业环境认知不清经验主导、海洋渔业开发能力基础相对薄弱(设施还是陈旧、捕捞品种单一、渔品加工欠精)、海洋渔业资源掌控话语权不多。

  一、关于渔情预报和资源评估从海洋渔业大国向强国发展中,卫星遥感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具有渔情预报、资源评估、安全保障的作用。目前发达国家已应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海洋渔业的预报(Emmanuel C,2011)。我国基于遥感的海洋渔情速报始于80年代初 。而基于遥感的渔业资源评估,近年来才刚刚起步。

  二 、关于安全保障包括渔业资源生态环境的安全问题、海上渔业资源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海洋渔业作业的安全保障问题、国际渔业资源的权益安全问题和渔业资源的权益保障问题。钓鱼岛事件和黄岩岛事件更是凸现了渔业资源的权益保障。

  三、发展卫星海洋渔业遥感的建议

  一是,当前卫星遥感的服务目标(主题)在于增强掌控海洋渔业资源能力,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拓展远洋渔业新资源的种类和空间;发展高效节能近海精细低碳生态渔业;为东海沿海的生态环境实时监测服务。

  二是,当前卫星遥感发展的重点技术在于远洋渔业新资源的遥感渔情预报机理与技术和发展近海生态渔业的遥感保障技术。前者包括新资源的适应性指数遥感、环境与新资源的补充量模型、新资源的评估模型;新资源的高效节能捕捞技术。后者包括环境对近海渔业资源的压力和承载力的遥感评价模型、近海精细生态渔业的环境遥感速报技术。

  三是,发展卫星遥感的措施 ,即 建立官、学、研、佥、民,五位一体的国家级海洋渔业遥感业务化服务体系;国家加大投入,建立卫星遥感“数据-信息-知识”共享的海洋渔业遥感系统,提升海洋渔情预报,渔业资源评估和安全生态渔业的保障能力。

  小结我国在海洋渔业大国向渔业强国发展中,卫星遥感在渔情预报、资源评估和安全保障中将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千里眼/活地图/红绿灯);从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卫星海洋渔业遥感已有长足进展,但与美国、日本相比有差距。.今后十年内卫星海洋遥感要为我国海洋渔业权益、拓展远洋渔业新资源和近海生态渔业做出更大贡献。

扫码下方或搜索关注公众号“卫星参数网”,独家内幕新闻!

卫星参数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