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九山寨接收机为什么这么火
浏览:5438 发布日期:2014-02-16

 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增加的很多新词儿,为某类现象冠以一个言简意赅的称呼是这几年流行的做法。譬如引用别人发在网上的东西称之为“摘”,称那些不爱出门的人为“宅”,我们今天要谈的,是一些小公司,小企业,乃至小作坊制造的东西——“寨”货。

                  “山寨”一词源于粤语。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表现为通过小作坊起步,一拥而上快速模仿成名品牌,但又不囿于品牌的限制,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是其引起争议的主要原因。

                  如今,山寨已经无所不在,就拿最近的苹果ipad来说,真机尚未正式发布,就已经出现的类似的产品,而且还在某些方面比真机还要“真”。我们的卫星电视产业也是一样的,从机顶盒、接收机、高频头。乃至现在流行的平板电视,真是无一不“寨”。是什么造就的“山寨”的快速蔓延呢?

                  山寨为什么会火

                  在开头我们说过,山寨只是网络对一种现象的概括,其实从其实质来讲,山寨与品牌之间本身没有界限,个人计算机多年前就有攒机与品牌机之分,“山寨”这个词之所以火起来,主要是用户有相关的需求,而山寨厂商因为没有那么多规则、流程、计划,只是单纯根据对收益的预判来决定是否生产产品,这种能赚钱就扑上去,不能赚钱立刻撤退的短视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反而是山寨的优势。

                  其次,山寨与正牌相比,前者仅通过外部市场交易获得零配件,没有任何管理和任务分配等工作,两者的竞争实际是价格和管理机制的竞赛。那么能长期维持更高效率、更低价格的山寨机得以流行,也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没有领导者甚至没有产业联盟的山寨货正在尝试用自由市场无限的灵敏性来实现这一点。

                  了解了这一点,对于山寨接收机的铺天盖地,我们自然就不会感到奇怪了。首先,人们有看电视的需求,无论住在大城市的豪宅里还是偏远山区的大山上,都希望自己能够收到尽量多的电视节目。而卫星电视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尤其是我们的中九直播星,让数以千万计的百姓看上了清晰的电视节目,听到了党中央的声音。当然,针对中星九号生产的山寨接收机也是数不胜数。根据保守的统计,“山寨卫星接收机”黑盒子社会拥有总量达到4000多万台,即使按三口之家计算,升级加密已经影响了超过l.2亿人口。

                  一方需求巨大,另一方则供给积极快速,而且价格便宜,这样的“一拍即合”自然为山寨产品的成长提供了环境,山寨厂商无需太复杂的组织就能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自然会有不菲的利润,这是山寨爆籼天然养分。

                  山寨的血统与个性

                  在人类的个性中,有着叛逆的成分,当我们自认才能无法完全发挥时,有的人会去开拓一片自己的天地,找准市场的空白点并快速进入。这就是山寨的原动力。最初一批山寨接收机的“寨主”大部分都是大品牌的代理商,他们最早接触这类产品,眼看着这么一个小盒子就能卖上几千块钱,于是也开始了自己的“山寨”之路。更重要的是,山寨化不仅刺激了这些具备冒险精神的人,也逐渐消除了技术方面的神秘感。

                  一般而言,消费品牌具备质量、炫耀和从众3个支点,不同的产品有不同侧重。如果品质差不多,那么质量要素将逐渐从品牌中抹去;当人们不再认为它是神秘的高科技产品时,购买正品和山寨货似乎也没太大区别,这就像高端手机在十年前还是成功人士的标志,在今天仅是通讯工具而已。而对于满足看电视这一重要需求而言,已经不能用从众不从众来衡量了。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尚未完善的市场监管系统,感性的,缺乏必要知识的消费者等,也使一锤子买卖得以盛行。这恰好契合了山寨粗犷好客的个性;而大品牌的作风是小气而精明,虽说二者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多赚点钱,但后者始终小心翼翼,不敢出格。

                  山寨从出生到成长,浑身上下是一股草莽的味道。在正常情况下,一款品牌产品的价格都是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下滑,力争为公司带来最大的利润;而山寨产品却是在面世之初就以极低的价格存活下来。可以说,没有山寨产品,我们到现在也许还在使用着昂贵但又同样缺乏技术含量的国外品牌接收机。这就像没有长虹、康佳,我们到现在也许仍然要花上万元来买一台日产普通电视机一样。

                  山寨机的“发展壮大”缘于消费者知假买假,这是笔者看过一篇评论的主要观点,但这一观点其实并不成立。最重要的一点,山寨机虽然属于灰色地带,可能没有“身份证”,难逃涉嫌设计侵权的指责,但在其他方面上却并不逊色于“正规军”,仍属有“身份”的一类,并不能归于假冒伪劣产品一类。而“正规军”总是热衷于“黑白”划界,但是孰不知,山寨机同样也是国产接收机的一部分。而所谓的“自救”其实不妨就从正视山寨机开始。

                  正视山寨的存在

                  热闹一时的山寨现象,就目前来看,还难以成为主流,因为它究竟是模拟、抄袭、剽窃多于创新。所以我们无需把它当成时尚,也无需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因为只有创新才最具有生命力。对于“山寨文化”,我们不妨趋利避害,既规避其侵犯知识产权“恶”的一面,又善待并发扬其“创新”精神这“善”的一面,才不失为务实明智的态度。

                  笛卡尔曾经说过一句话:存在即合理。意思是说存在的就是既成事实,谁也没法让事情回到没发生之前的状态了,山寨机顶盒也符合这个道理。因此,以科学的眼光正视山寨的优势与不足,而不是一定要为其带上某些注解,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人们对山寨机的指责往往停留在以下几个层面: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和抄袭。实事求是地说,山寨产品的流行其实并不能简单地与创新划等号,和任何事物一样,山寨文化也有其两面性。但如果山寨文化仅仅是简单的模仿和抄袭的话,显然不足以让其具有真正的竞争力。

                  过去,我们理所当热地认为我们身边的“世界”就应该是一种“金字塔”的结构:少数几家大公司掌握核心的技术和资源,他们垄断了市场,对利润进行分配,然后再投入资源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由此他们变得更强大,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实际上,还有另一种“海星”式的组织模式:产业链中的厂商按照水平分工,各自选择自己擅长的某个环节,将其做到极致。

                  从这个角度来讲,山寨卫星电视市场其实就是典型的“海星模式”,芯片、天线、高频头、接收机、线材……以“网络”的方式组织了起来。从设计、模具、主板、生产到销售,均有众多企业参与其中,他们既合作,又相互竞争,形成一种最有效率的交付方式。在这里,我们通常所说的“规模经济”不是通过一家巨型企业,而是通过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实现了。

                  当然,如果有一天当正规军们的品牌机在价格方面能做到与山寨机抗衡,那么山寨机也就不会有生存空间了。同样,如果正规军们的市场效率再高一点,从设计到终端的进程速度再快一点,那么山寨机的生存空间也会缩小。此外,如果正规军的售后方面做到让消费者真正的满意,也不会出现一些消费者为追求心理平衡而成为山寨机的购买者的现象。这些因素的存在,都让山寨机的盛行看起来是那么的“合理”。

                  写在最后

                  当然,这并不能够成为我们沉溺于山寨的借口。实际上,山寨的成功是“中国制造”的成功,山寨的式微也暴露了“中国制造”的局限:当市场逐渐转向更复杂和更高端的阶段时,当上游的核心技术提供商不再提供解决方案的时候,山寨机也就沦落了。

                  因此,当中国经济走向升级之时,当我们需要占领产业链高端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够止步不前。在这个时候,一小部分中国企业必须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起在核心技术和核心标准上突破的重任。也只有在这些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真正的突破,下游的厂商才有用武之地。如今,已经有这样的一批企业成长起来,成为各自行业的领头羊,逐渐开始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

                  当然,要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成功转型,仅仅依靠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创新就像娇嫩的花朵,它需要肥沃的土壤和精心的浇灌,中国的创新还必须建立在雄厚的基础教育之上,建立在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之上。而在这些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还差得很远。但这又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试想,如果中国的企业每天都要为自己的发明创造被抄袭和剽窃而提心吊胆,如果中国的研究机构和高校每天都在忙着挣钱而不是做基础研发,中国的创造力从何而来?

                  因此,我们需要一次全新的、结构性的调整;通过这次调整,将全社会的资源和精力从注重短期利益调整到长期利益上来。也只有这样,中国的创新力才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导力量。草根性,不仅满足了消费者低成本的功能最大化需求,而且其“鲶鱼效应”有效地促进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不过,“好汉”与“山贼”仅一步之遥,山寨要正名,自主创新是唯一出路。

扫码下方或搜索关注公众号“卫星参数网”,独家内幕新闻!

卫星参数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