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半月刊!
黄序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印刷版《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杂志要向您说声再见了。
当2014年5月5日第481期《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呈现在读者朋友的手上时,有多少人会想起1998年5月6日诞生的那张4开8版的黑白小报《卫视周刊》?
1998年,对于卫星电视爱好者来说是温情、质朴的草莽年代。爱好者们通过卫星电视看到了克林顿莱温斯基的“事故”,比内地早6个月看到了台湾版《还珠格格1》的故事。也通过卫星电视看到印尼排华暴乱,看到美英联军空袭伊拉克。
在那个还不算遥远的20世纪末期,模拟与数字机顶盒各占半壁江山,各省卫视台纷纷成立上星,C波段天线高昂着头拥抱着蓝天,Ku天线还匍匐在厂家凌乱的图纸上面。当年还叫广电部如今被称为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官方统计显示:1998年全国卫星电视收转站登记在册的有18.88万套。
从《卫视周刊》到《卫视传媒》再到《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整整16年跌跌撞撞走过,我们伴随着我国卫星电视产业发展,在时乖运蹇的命运中辗转腾挪。从模拟到数字、从C到Ku、从标清到高清、从DVB-S到ABS-S、从发烧友到普罗大众。广电总局统计显示:到2014年,官方登记的卫星收转站已超过3000万套。
而从未改变的还是一纸严肃的129号令。
我国的媒体长久以来在政治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奋力图存。但是,形势从来没有像过去的一年这般逼仄。意识形态控制越收越紧,经营收入急剧下滑。而从传媒产业的大环境来看,传统媒体独霸天下的时代也面临终结。面对新媒体肆虐无忌的挑战,传媒业的“把关人”地位、以及媒体市场的格局将不得不接受新进入者对媒体业的重新定义。
被颠覆或改变的不仅仅是媒体产业。按照张朝阳的说法:“中国互联网已经在全面接管中国经济。”百度们瓜分了电视广告的蛋糕,淘宝、天猫们蚕食了商场店面的份额,阿里巴巴替代了批发市场的渠道,余额宝挑战了金融证券行业的尊严,微博抢占了媒体的风头,微信葬送了移动短信的业务。凡此种种,这不是单纯的外行干掉内行,而是趋势干掉了规模。
《庄子》里说:“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翻译成白话就是:该来的时候,《卫视周刊》应时而生;该去的时候,《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也就该顺势而去。顺守而不逆取,才不会因得失而忽喜忽悲。印刷版《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接下来网页版、微信版《卫视传媒》还将继续服务于我们的卫星电视产业。
对于2014年的订阅读者,我们将退还订户的剩余费用(邮局订阅的读者可向邮局提出退款要求)。所有刊登过的文章,稿费也将全部付清,请读者们放心。同时,请读者们理解我们停止印刷版《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的妥协选择。
放弃了拥有,得到了解脱。对我们是这样,对主管言路的领导们又何尝不是?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发出过这样的叹息: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的都是虚幻,回忆是一条望不到边的路,一切过去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最坚韧最疯狂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然而,我们还是要感谢并记住曾经为本刊赐稿的作者,热心的读者,慷慨的广告客户,感谢一切帮助过我们的朋友师长领导。对当年《卫视周刊》的缔造者---北京PBI公司的苏种园先生,北京电子报的于韶光先生,我们更是铭记在心。
别了,半月刊!
扫码下方或搜索关注公众号“卫星参数网”,独家内幕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