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松下TU-MHD500/600高清接收机 无可置疑,一部日本BS高清直播的历史,也就是亚洲的高清直播史。因为在亚洲,BS是绝无仅有的。日本BS不仅是亚洲第一个直播到户(DTH)系统,也是第一个模拟高清(MUSE)系统,并且还是第一个数字高清(BSD)系统。 而今,借着平板电视的发展势头,BS的用户已经超过了3000万。用户群体涵盖了日本及周边地区、港澳台、中国沿海地区、菲律宾北部、临近的太平洋诸岛、韩国等等。如此傲人的成绩,都是亚洲其它直播系统望尘莫及的。 我们看到,模拟向数字过渡,是一个趋势。今年9月底,运作了16年之久的MUSE模拟高清终于落下帷幕。而运作了20多年的BS1/BS2模拟标清,也将2011年关闭。腾出的转发器容量,将开播更多的数字高清频道。 MUSE模拟高清16年 孤独求败后引退 一直以来,MUSE制式(Hi-Vision)的模拟高清频道BS-HI,在日本110°E BS卫星中占用第9号转发器,因此也叫CH9,简称9频道。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模拟高清频道。 今年4月1日凌晨,在广东用大锅接收BSAT-2C卫星数字频道的用户,只要有MUSE专用解码器,就能在同一个星位上,收到MUSE制式的模拟高清9频道,但由于节目内容与BS103重叠,因此没人对它感兴趣。 今年10月1日凌晨,9频道的电视画面切换为静止图像,变成了一个通知。这个苦心研发20年,又正式经营了16年的模拟高清频道,经过了发展颠峰之后,终于不敌数字高清,在孤独求败中落下了帷幕。 MUSE高清在16年的历史里,曾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就在90年代中期,也就是MUSE如日中天的时候,日本看到了来自美国军转民的数字压缩技术的优越性。长痛不如短痛,断然决定发展HDTV规格的数字高清卫视,并于2000年开播了BSD,用数字的BS103频道并发放送BS-HI高清。这决定了 MUSE系统在今天寿终正寝的命运。 在这7年的并发放送时期中,为了区别模拟与数字,同样是BS-HI高清频道,MUSE的9频道台标与HDTV格式的BS103台标是不一样的。9频道的台标是两行字,且字体较大。 九十年代,当我第一次看见这个模拟高清的画面时,只能用“惊呆了”来形容。虽然现在都看数字高清,MUSE渐渐离我们远去,可是当它真的要消失时,不免有几分激动与伤感。我们纪念MUSE,不仅在于它把我们带入高清的殿堂,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还因为它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高清的一系列技术概念,包括沿用至今的16:9宽屏比例,1080I高清图像格式,YPBPR高清色差接口,以及高清图像带宽、点距与分辨率、最佳观赏距离、高清画质评价等等。此外,在高清演示、宣传推广、片源积累、市场培育,甚至专用的高清化妆品等各个方面,MUSE也是功不可没的。 可以这么说,是MUSE起到了承前起后的作用,它栽下了模拟高清这颗种子,等到果子成熟,却让数字高清给摘走了。 新的数字高清频道BS211和BS222即将开播 2007年4月1日,MUSE频道从原来的模拟卫星BSAT-1A移到了数字卫星BSAT-2C上,仍然使用TP9转发器。这样,数字星一共启用了 TP1、3、9、13、15共5个转发器,其中TP9启用了2C卫星冗余部分的备份转发器。敏感的发烧友立刻察觉到9频道停播以后可能换成新的数字高清频道。 果然,日本网站公布了时间表。在9月30日到12月1日这两个月期间,2C星上的MUSE静止画面在11月1日停播,然后有一个任何信号的换星准备阶段,并在11月下旬由新的BSAT-3A卫星试验播出3个数字新频道,最后在12月1日正确播出。 我们知道,每个BSD转发器的带宽为48MHZ。在11月1日之前,TP1转发器承载的BS朝日高清频道和BS-I高清频道共占用44M带宽,除了 1.5M缝隙利用,剩余2.5M是空白。TP3转发器承载的WOWOW高清频道和BS-J高清频道也占用44M带宽,缝隙中有3M的数据传输。TP13转发器承载的NTV高清频道和富士高清频道共占用46M带宽,并有1.5M的缝隙利用。TP15转发器承载的BS-HI高清频道和BS1、BS2标清频道以及星光电影标清频道共占用42M带宽,是4个转发器中负荷最重的,却还要附带2M带宽的数据。从中可知,这样的分配方案,导致高清频道的带宽不足,剩余缝隙浪费。在这期间,TP9转发器承载的MUSE高清是静止画面。 到12月1日以后,情况将发生根本的改变。TP1、3、13转发器中,所有的高清频道都将拓宽至24M,用足了转发器资源,缝隙没有了。而TP15转发器中的星光电影离开,BS-HI也拓宽到24M,还把BS101、BS102这两个标清的总带宽拓宽到20M,并完全采用16:9的画面比例,实际上就是高清下转到标清,画质将达到D9碟的效果,为2011年升级到1080I高清作准备。剩下少量的缝隙是图文数据。 TP9转发器的MUSE停掉之后,将换来3个高清数字频道。其中从TP15转发器移过来的星光电影拓宽到15M变为高清,另增加两个新的高清频道就是BS211和BS222,带宽分别是18M和15M,没有缝隙。 从以上对比可知,新的宽分配方案,舍弃了早已失败的BS音频和数据广播,腾出资源让给高清频道,使画质更流畅或纠错性能更佳。特别是大大减轻了TP15转发器的负担,可以改善自2004年以来困扰海外用户的信号不佳及马赛克干扰等问题。 BS211正式的频道名称叫BS11,遥控器ID是11频道,带宽为18M,由日本BS放送株式会社制作并免费播出。市场目标是30岁以上的观众,主要是谈话及新闻节目,星期日为运动、休闲、电影、动画、连续剧等。节目规划方面,将会在周一至周五的黄金时段制播三小时现场直播的节目,也将试播日本首次以 3D影像放送的立体节目,需专用的偏振眼镜观看。 BS222正式的频道名称叫TwellV,遥控器ID是12频道,由World Hi-Vision Channel(简称WHC)制作并免费播出。这个频道的带宽只有15M,显然不够高清码流的需要。节目中八成是准高清,另两成是从标清频道上转的4:3 节目,如CS中的迪斯尼、国家地理、MTV、SKY STAGE、ABC、QVC、FOX等海外频道中选择受欢迎的内容,主要是动画、记录片、宝冢剧、音乐、购物等。 此外,还有一个频道就是目前位于BS200的星光电影,原名Star Channel-BS,采用480i或480P两种图像格式。移到TP9转发器之后,改名Star Channel-HV,表示它是一个高清频道。虽然它带宽也只有15M,却同样采用1080i的高清格式,画面比例拓至16:9,伴音升级到5.1声道,这个配置与CS110卫星和地面波的星光电影一致,三条途径同步放送。遥控器ID依然是10频道,与原来的位置一样,也是收费的。 早先有资料显示124°E上JCSAT-4A卫星明年初要开播一系列高清频道,并采用DVB-S2/AVC的新方式。有人担心这次TP9新开播的 BS200、211、222三个高清的带宽不足,是否也会采用AVC?答案是否定的。新频道仍是ISDB-S的旧方案,用任何一种BSD数字机都能接收。我估计TP9与TP15一样,也采用动态码流分配方式。 BSAT-3A的资源分配、调度计划、溢波覆盖 下面两章的内容是专门为BSD高手准备的,欢迎参加我们的讨论。如果你刚接触BSD,建议跳过它们。 通过上面的介绍,好象目前的BSD用户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只要耐心等到12月1日,就能自然获得二个免费的高清频道,但也别高兴得太早了。 今年8月14日,一枚阿里安5E火箭发射了BSAT-3A新卫星,它应该是第5代BS卫星了,采用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A2100A卫星平台,最多可以8个转发器同时输出,且有4:3冗余。我们知道,年初同平台型号的128°E新卫星开播,由于波束收得更细,结果发生了广东地区无法收视的惨剧。 由于BSAT-1A模拟星即将到期报废,而日本向民众承诺模拟频道延期到2011年关闭,今年11月1日之后就由新的BSAT-3A卫星来担当。而上面谈到的TP9转发器,先在BSAT-2C上试验,12月1日正式开播前,还要最终移师到3A星上。因此,3A星只启用8个转发器中的4个,承担3个模拟频道和3个数字频道,并非满负荷工作。 有人以为12月1日之后所有的模拟和数字频道全部移到3A卫星,那是错误的。据有关情报,目前的10个BS数字频道,除了BS2000星光电影频道的确要移到3A星之外,其余9个依然停留在2C星上。 真实情况是这样的。4月1日,BSAT-1A卫星承载TP5、7、11三个转发器,分别对应WOWOW、BS1、BS2,它们都是模拟频道。BSAT- 2C卫星承载TP1、3、9、13、15五个转发器,除了TP9对应MUSE模拟高清并在10月1日变成静止图像之外,其他都是对应数字频道。 11月1日,TP5、7、11三个模拟转发器移到3A星,BSAT-1A正式退役,BSAT-1B本来是1A的替补,也随着1A的退役而退役,两星从此离开BS星群。而TP9的载波会停掉一段时间,择机移到3A星上,日期可能是11月26日上午8时,BS200、211、222三个高清数字频道试验播出。 到了12月1日,BSAT新的星群部署完毕。BSAT-2C承载TP1、3、13、15四个转发器,但星光电影离开此星,2C的负担大大减轻。BSAT- 3A开始正式服役,承载TP5、7、11三个模拟标清频道,并承载TP9上的三个数字高清频道。此外,BSAT-2A还是担任备份星的角色。 从此,BSAT-2C/3A构成新的双子星结合,虽然标称同在110°E轨位,实际上在空间相隔一定距离,5米以上的大锅难以通吃两星。而BSAT-2A 的任务是双子星的备份。这就组成了二用一备,也就是2:1整星冗余的三星系统。现在我们明白了,为什么3A只启用一半功率,为的是能与旧款的2A备份星般配,使紧急时刻能让2A替补上去。这种局面,一直要维持到BS第5代卫星的后续星如BSAT-3B入轨之后,才会改变。 对于广东使用5米天线收2C的情况,12月1日之后能否顺利收下TP9转发器的数字信号,也就是通吃双子星,现在还不能下定论。根据已开播的3A星模拟信号来看,它采用的A2100A平台虽与目前CS128以及CS110卫星相同,但覆盖图却有很大差别。在台湾,3A星与1A星的频谱相比,看不出什么变化。从台湾林明煌兄测到的频谱图可知,模拟数字BS/CS都能通吃。因此,在台湾根本分不清哪个转发器属于哪颗卫星,就像在日本一样。 在广东,3A的模拟信号用3.7米就能凑合,基本没噪点,但之前1A星的时候要9米,看来广东信号增强。但是,一个对准2C星的5米天线,要通吃3A星的模拟,噪点就很大。因此对于接收2C数字星的用户,12月1日能否通吃BS200、211、222这三个新频道,还是未知数。 刚接获杭州的报告,原来4米天线收1A模拟,11月1日后收不到了。而唐山5米天线也收不到了。苏州上海的1.5米同样告急。看来3A的波束照顾了广东,把华东华北收细了,与1991年的覆盖情况非常相似。 真是风水轮流转呀。模拟MUSE来了16年又去了,但模拟BS1/BS2阔别16年却回来了。 关于BS101、102、103频道的马赛克干扰 松下是BS接收机的大牌供应商,在港台和内地的BSD粉丝中,采用松下接收机的,占很大比例。在BSD从2000年开播的四年里,一直相安无事。但到了2004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大约在2004年春季,杭州烧友首先发现BSAT-2C卫星上的BS101、102、103所对应的BS1、BS2、BS-hi三个频道,松下机的实际场强超过37(正常门限是30),图像仍有水平状闪烁的马赛克。事实上,同在TP15转发器上的星光电影也同样如此,只是很少有人开卡付费,才反映不大。与此同时,2C星上的TP1、3、13等其它三个转发器却不受影响。 几乎同一时候,广东、台湾等地也纷纷报告类似的灾难,并且发现受马赛克干扰的程度与机器牌子有关,索尼、DX几乎不受影响,东芝其次,松下最严重。天线越小,干扰也越明显,甚至出现瞬时的信号回零现象。奇怪了,一个好端端的品牌,一下子被打入冷宫。 随后三年中,各地不断有马赛克干扰的报告,情况越来越严重。笔者从2004年后在市场上流传的一年一度《红白歌星》刻录碟上发现每年都有马赛克,表示所有地区都被“感染”了。今年4月1日后,松下机甚至到42也有干扰。 实际上,马赛克干扰现象在日本同样存在,不过当地场强高达60而不易查觉,下雨后掉到42以下发现问题时,总以为天气不好。松下在随后二年中,陆续发表了最后两款不带刻录的姐妹机型,即TU-MHD500和TU-MHD600,后者改进了芳芯片和调谐器,但不能完全清除干扰。 最近三年里,各地烧友中,不乏前赴后继苦心钻研的人,为寻找马赛克干扰费尽心机。细心的烧友更是归纳出“健康期”和“非健康期”的规律,健康期的干扰影响较小,门限在37左右,仅仅偶然闪一下水平状的马赛克,有时画面会上下跳一下,但伴音正常,一般不影响收看,俗称“小马”。健康期一般维持一到二周,接着进入“非健康期”,这时的干扰很大,门限往往达到42,出现大面积的马赛克,图像很卡,伴音停顿,无法正常收看,所以又称“大马”。 台湾大烧友林兄组织志愿队伍,上街捕获到涵盖整个BS和CS频谱高强度的扫频尖峰干扰证据,并证实百分百由汽车引擎引起,从高频头的馈源口窜入。 另一位台湾高手gehru兄,用金属罩屏蔽了高频头,甚至屏蔽了天线四周,还倒装或侧装偏馈天线,试图改善马赛克干扰的影响。但是,在今年12月1日之前,种种努力都不能消除小马、大马。 2004年春季之后,笔者正好修养在家,虽然暂时离开了发烧友界,但一直在跟踪马赛克干扰的问题,也潜心研究其中的机理。超初担心是邻近卫星如 110.5°E的干扰,直到今年国庆鑫诺一号关闭,才证实是没关系的。后来怀疑购入的BS高频头的带宽在高端延伸到CS波段,又特制了1320MHZ低通滤波器,把TP15之上的频率排斥在外,也效果不大。看来DIY的路子走不通,只能从原理上去分析它,先弄懂这种干扰的机理。 台湾烧友认定造成小马、大马的元凶是汽车干扰,我不认同。因为干扰是在2004年各地同时发生,之前汽车同样存在为什么没干扰?林兄拍摄到的干扰频谱,实际上在所有城市都普遍存在,而且无时无刻都在发生,那怎么会有“健康期”之说? 引擎的转速有快有慢,火花塞的干扰覆盖了整个频谱范围。但为什么别的卫星不受影响偏偏BSD受影响?再如,BSD和CS110都是同样的ISDB-S卫星传输格式,为什么惟独TP15有影响而别的转发器没影响?我曾经在深夜,观察四面环山的一个5米天线,保证200米半径没有汽车及发电设备,结果画面是大马。所以,上述种种猜测,理论上互相矛盾说不通。 还有一点很重要,汽车火花塞对无线电的影响,百年前就知道了,否则不会有调频广播了。而卫星信号恰恰是调频的,数字接收更有纠错技术保证,一般的调幅干扰根本不能撼动它。举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天浪使用BS相同的波段与极化,我试过即使把天线和接收机都搁在汽车上,在门限附近连小马也没一个。 不可否认汽车干扰确实存在,特别是点火系统有毛病的车。但并不能证明它就是造成小马、大马的主要原因,最多只起到触发作用。虽然林兄认定它是场强归零的元凶,但这毕竟是外因。整个BS接收系统的先天缺陷,才是问题的内因。 有一点被忽略了,上面谈到索尼和DX两个牌子的干扰轻微。三年来,只要用户投诉,我就把松下机收回来,更换DX机之后就太平无事,可能日本库存的DX230全被我扫光了。但市面上松下的P牌机还是那么好卖,希望本言语能带来更好生意。 用反向思维。既然DX不受干扰,就一定能找出干扰的机理。我的见解与着手方向,和台湾烧友不同。我认为主要是由于TP15转发器负担过重,接收机芯片运算速度不足造成的,这要从TP15这个转发器的特殊性说起。 1、12月1月以前,TP15转发器承载了2个480i频道、1个480P频道,1个1080i频道。其实,它还隐藏了2个低码流频道,供BS1、BS2 降雨模式用。因此,在BSD的四个转发器中,TP15的负担最重。TP15转发器的实际码流能折算成7-9个标清频道,而其它三个转发器最多只折算成6个标清频道。TP15的所有频道在打包时,一定是捆绑在一起动态分配码流,才能合理利用有限的带宽。转发器负担重,以及编码方式不同,是门限不稳定和易受干扰的主要原因。 2、松下与DX比较,松下是大马,DX是小马甚至无马。再看松下600与夏普200两款机型,它们都是采用松下最新的94系列调谐器,虽然比之前的机型干扰小很多,但还是不能完全消除,这只能说明松下主芯片的处理速度不够。此为马赛克干扰的另一个原因。 3、12月1日以前,星光电影的格式是不固定的,只要按一下松下遥控器上的[番组内容]键就可查阅当前电影的格式。用480i格式的时候,转发器负担减轻,码流降低。但用480P的时候,码流增加,负荷加重,导致TP15不稳定。 4、为什么04年以来,特别是今春开始,马赛克越来越严重?因为进入21世纪后,BS附近出现了更大功率的新星,如中国110.5°E的鑫诺1号,场强在南中国加权7DB。还有印尼108.2°E的新天11号,南方的场强也较北方更强。虽然频点与BS不同,但重磅功率摆在那里,且与BS靠得那么近,多少有影响的。BS101、BS102近年16:9的下转节目越来越多,码流更趋紧张。今年4月1日之后,TP9跑到2C卫星上,使该卫星的负担加重,功率降低。这些因此综合起来,使干扰逐年加重。 明白了干扰的机理,再来看看12月1日以后会发生什么情况。首先,星光电影离开TP15,这是最大的利好消息,转发器负担减轻了。其次,TP15承载的 BS101、102、103三个频道的带宽被拓宽了,增加的带宽肯定对纠错有好处,也减轻了动态码流分配的压力,芯片运算效率提高。最后,TP9被移到 3A星上,无形中恢复了2C星的输出功率,使场强增大。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预计12月1日之后,既使对准2C星的大天线无法全天让BS200、211、222三个新频道过门限,也应该自动使BS101、102、103三个老频道的马赛克干扰减低甚至消失。愿和我打赌吗?如果我输了,会写另一篇文章检讨。 松下TU-MHD500/600高清接收机 松下BS接收机轻巧美观,价格适中,简单好用,通吃BSD/CS110/地上波等三个广播系统,虽然地上波我们不可能收到。 2000 年以来,本刊曾用很大篇幅介绍松下的系列机型,几乎每年都有重头文章,使这个品牌受到很多烧友的追棒。03年松下发表了TU-MHD500,接着又发表了一款简易型号TU-MHD600,首次采用单片方案,取消i.Link,把D4简化到D3,同时对调谐器进行了升级,并把功耗降到10瓦待机0.1瓦。 500/600是一对姐妹机,它们的外形尺寸完全相同,遥控器大致一样,菜单和操作界面也相同,仅虚拟面板的造型与颜色不同。上面是500型,下面是 600型。相似的前脸造型,有时分不清谁是谁。由于主板不一样,后背接口也有区别。500机的卫星和地上波分二个调谐器,而600合并成一个。600的调谐器性能优越,还卖给夏普用在TU-HD200型接收机上。600的BS场强比500提高2个字,抗干扰更强,结果大马变小马,小马变幼马。 六代机型是按型号的尾数来划分的。如果按功能划分,那就有单用机、两用机、三用机共三代产品。如果按主芯片划分,只有非MN2WS和MN2WS系列二代。再按调谐器来划分,又有64系列与94系列二代。无论怎么划分,600型总在最高位置,尽管没i.Link,还是代表着松下的最高水平。 BS正在逐步放弃日本独有的技术规格,向新的国际标准靠拢,包括接受AACS的版权管理。松下目前出品的新款BS机,都是带HDMI输出但只能内录的机型。如DMR-XW51系列,具有SDTV规格的DVD或硬盘录放。另一个DMR-BW700系列,可将MPEG2的HDTV节目转换成AVC编码,通过 BD或硬盘录放,这是当今最先进的机型。而按照AACS的要求,2010年模拟输出只能是480i标清规格,数字输出只能是HDMI。因此像i.Link 数字口、YPBPR模拟口以及D端子之类,都将逐渐消亡。 由于04年后发生马赛克干扰现象,松下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销路也跟着下滑。数码前线去年介绍的BS机中,没把松下的姐妹型列入选题,只是05年深圳王秀军兄有一篇关于500机型的详细介绍。本文为了避免重复,有关的机器的软硬件就不展开了。要知道,在完全解决干扰之前,松下机的实用价值不大,除非你不看 TP15上的几个台。 但今天我想赌一把。从前几章的分析可知,很可能在读者收到本期杂志的时候,困惑我们三年多的马赛克干扰会自然消失,迎刃而解。你只要耐心等待,什么也不用干,真是天底下难得的好事。如果真是这样,一来可以求活库存的松下机,二来趁机把600也介绍了,让本刊的“松下系列”有个完美的结局。 最近打开松下机,发现第10频道之上又多出了11和12频道,但只能用上下键选台,遥控器上的[11]、[12]快捷键不起作用。这是因为出厂时还没这两频道,需要手工设置。 按初期设定、设置设定,打开第一项后,选BS栏,就是遥控器中1—12数字快捷键所对应的频道列表。把光标分别移到11和12栏,直接填上211、222 就成。退出后,遥控器[11]数字键能直接叫出BS11频道,[12]数字键叫出TWELLV频道。频道名字都是自动下载的,只要开机等半天就会有。 顺便一提。对于以前的松下旧型号来说,遥控器虽与姐妹机通用,但键盘有很大的不同。旧型号遥控器上没有[11]和[12]这两个快捷键,只能用上下键换台,也就不必设定了。 松下这对姐妹机所配置的新遥控,按照左手的人体工程学原理打造,只有你亲自握持过它,才知道有手感多舒服。而所有按键都采用机械簧片,按上去滴答作响,手感特棒,决不是那种软绵绵的导电橡胶可比。遥控器下方有一个微动开关,拨向右边就换成电视机的遥控,音量按键才起作用,但仅限日本的牌子。 此外,使用[番组表]按键后,可利用“青赤绿黄”四色功能键,使用每周节目预告的放大缩小功能,最多四级,分别对应3~6小时的节目预告。这是姐妹机特有的功能,专门针对不同的平板尺寸设计,在42寸的屏幕上,小字都能看得很清楚。当然,也可以移动光标查阅全天的内容。 两个遥控器中,左边是500右边是600,区别是500有[机器操作]按键而600没有,这个按键是关于i.Link操作的,600当然不需要的,但 600把常用的[便利机能]键移到了够位的地方,操作比500方便。[便利机能]是一个很有用的按键,只要依次按[便利机能]、[上行]、[决定]三个键,就能在正常画面上快速呼出场强指示,并在前脸上的3位橙色LED同时显示。对于我们溢波接收的用户来说,很用得着。 关于消除姐妹机的浮水印,已找到了操作方法。以BS-HI频道为例,先按[TNAVI]键,在画面要变但还没变时,按数字键[3],浮水印就不再出现。有人操作失败,关键是按[TNAVI]后,究竟要等多久才按数字键[3],太快太慢都不行。失败的话,只需来回按这两键就会成功,多试几次就心中有数了。不过,想一劳永逸,还是老老实实付钱,或者设法借一张“店铺测试卡”,俗称白卡,从此高枕无忧。 首次试收BSAT-3A的模拟标清频道 11月1日清晨,TP5、7、11三个模拟转发器移到BAST-3A新卫星上,场强出乎意料爆增,看来我的名机还有用武之地。用BS模拟场强表测试(无噪点的模拟门限是C/N=7DB),我的5米天线在早晨的C/N值不到6DB,满屏噪点,无伴音或伴音断续。但到了夜里却高达19DB,目测有四级以上图像,而且PCM数字伴音能媲美CD音质。这颗定点位置飘忽不定的新星,与早年的CS110类似,让人难以捉摸,现在我怀疑是日本人为了应对海外盗看,故意搞的。 趁此机会,在夜里信号最好的时候,比较了同是SDTV格式BS1、BS2,也就是数字BS101、102频道与模拟7频道、11频道的画质和音质。数字机上有上转功能,画面比较细腻干净,轮廓分明,色彩饱满。模拟机的画面比较锐利,颜色柔和逼真,层次感更强烈,怎么看也是模拟机胜出,缺点是下雨后图像降到三级,细微部分发现毛边乃至锯齿,越是活动的图像越明显。数字机有AAC5.1环绕声伴音,模拟机没有。但要是只比较两声道,模拟机A、B两个模式的音效都超过数字机,高音丰富逼真,立体感强烈。 再比较一下这两个频道的画面比例。当播放下转图像时,数字机按16:9全屏显示,但模拟机却是4:3的,左右画面被切割,变为黑条。当播放上转图像时,数字机自动按比例放大画面直到满屏,而模拟机的有效画面却缩至更小,上下左右都有黑条,连台标都跑到画框外面。为看清楚起见,白色框线是事后画上去的。 对于BS模拟频道来说,如果你有日本原装平板,用YCBCR(对应D1端子)或S2视频连接,也能获得满屏效果。如果你只有国产平板,那就用S1或普通 AV视频连接,并可通过调制器送入有线系统,但只能得到4:3小画面。如果硬要让平板使用16:9模式,画面虽拉开了,但人物却失真了。虽然平板都有不失真的放大功能,可出来的东西也不爽。放大之后变化,它非但没把左右割掉的部分补上去,反而裁掉了上下部分,字幕也被拦腰斩断,35万的原始像素损失了三成,只剩24万,惨不忍睹。同样,虽然看不去差不多,但台标不见,字幕同样被遮盖,原始像素也是24万。很多人搞不懂大小画面的关系,但今天看这些,也许更糊涂了。 尾声——“高清的一天来到了!” 想来说的话很多,但篇幅不够。MUSE的静止画面,如期在11月1日清晨永久关闭了,频谱上原先的四个模拟峰,已没了TP9的踪影(林兄在台湾拍摄)。在些频点上,等待新的数字峰出现。而到2011年,最后的三个模拟峰TP5、7、11也将关闭并换成数字高清,届时将形成BS110、CS124两大高清系统双雄对峙的局面,一定更热闹。 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本来想写一篇《最后的模拟频道》,不断网上有人写了,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其实要发表这类认告,最好是在2011年。联想到我们的烧友聚会,往往只交流新技术新机器,却忘了办些怀旧展览。诸如那样的一代名机,曾为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是永远值得收藏并让人纪念的。 最近关于高清新频道的话题又多起来,可以说好戏连场。网上有人高唱“爱锅的同胞们,大家起来,高清的一天来到了!”这是因为在短短一周里,不约而至的冒出一大堆频道,高清的春天似乎就在眼前。 实际上,这些高清信号都是为了08奥运作准备,或向日本CS124新系统提供节目源的。例如,在166°E泛美8号卫星上播出了Discovery-HD 日语版;在91.5°E马星3号上播出了我们不熟悉的VOOM-HD;又在100.5°E亚洲2号及108.2°E新天11号同时发现了Luxe-HD克隆版,看来该频道早先吹嘘的全球计划是真的;甚至在146°E马步海2号上找到了H.264格式的HBO-HD试播频道,证实了梦幻卫视需要更换接收机的传言。此外,北京、深圳、香港等地,都已陆续开播了DMB-TH国际版的地面高清,告诉我早已入手的DVB-T欧标版机子又要打水漂了。 笔者发稿时,在BS松下机的番组表中,发现了BS11和TWELLV两个新的频道栏目,但内容仍是空白。漫长的等待,热切的期望,隐隐的担忧……2C/3A二星能全天一锅端吗?大马小马会自动消失吗? 12月1日,我和大家一起来见证! |
扫码下方或搜索关注公众号“卫星参数网”,独家内幕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