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星锅”在居民区比比皆是
近几年,在我市部分新建居民小区里,尤其是在一些城乡接合部,居民私装卫星电视接收器(俗称“卫星锅”)的现象非常多。近期,负责广电执法的包头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对各单位非法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行为已经开始进行清理整治。然而,在治理过程中,一些市民对解禁“卫星锅”的呼声特别高,这让执法人员在查与不查之间为难了起来。
私安“卫星锅”现象普遍
近日,多位市民致电本报热线,反映其所在小区有很多居民家都安装了“卫星锅”。记者采访了解到,私自安装“卫星锅”的居民还真不少,便宜实惠是市民追捧“卫星锅”的主要原因。
2月24日,记者在青山区阳光雅居小区采访时发现,约一版报纸大小的圆形卫星锅从不少居民家朝南的窗户上“探”出了头。正在小区遛弯的高女士告诉记者:“我们2011年住进来,小区一直没有有线电视,所以邻居们安‘锅’也很正常,听说只有几百块钱,频道也不少。”
看着别人家都安了“卫星锅”,便宜不说能看的频道还不少,许多市民萌生效仿之意,“卫星锅”的安装大有蔓延之势。一位一机厂的退休职工赵先生就曾表示:“从我家窗户就能看到对面楼有七八台,人家都安,我也打算买一台,就是不知道有没有人来检查。”
购买容易,商家上门安装
这么多市民安装“卫星锅”,这可是看得见的“大商机”。记者走访我市部分市场发现,想要买到“卫星锅”并不困难,有不少经营小家电的店铺都在售卖,店家还会帮忙上门调试,这也成为了市民安装“卫星锅”的原因之一。
在青山区富强路上的一家店铺里,店主向记者介绍道,他们卖的“卫星锅”最便宜的只要200多元,可以收到46个频道,其中有7个中央台,不包括中央三、五、六、八频道,如果想看全套的中央台,可以买500元左右的那款,也就是“户户通”用的那种锅。
“2008年的时候有过加密的问题,现在不会了,都是自动解码的,图像很清楚,我们几乎每天都有上门安装的,安装调试我们都管。”店主热情地告诉记者。
一边违法,一边有需求
事实上,“卫星锅”虽然存在着种种弊端,但由于省钱、收视效果也不错,却深得一些市民喜欢。记者从包头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了解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般该局接到的投诉中,90%以上都是反映有线电视收费高、希望允许百姓安“锅”的。
“我们花不起有线钱,安个‘卫星锅’也影响不到别人,放着免费的公共资源不让用,为什么就一定要掏钱安有线?”说起安“卫星锅”违法这件事,家住青年路18号街坊的杨先生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在杨先生看来,禁止安“锅”这件事很不得民心。他认为,首先,有线太贵了,像他家这样夫妻双方都下岗的家庭有点承担不起;其次,安“锅”也没有影响别人,为什么算违法?他还表示:“如果街面上没有卖锅的,我们可以不买。但现在到处都是卖的,为什么反倒来管我们,有关部门应该从源头抓起!”
市民聂女士则表示:“锅的成本低,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安装,应该放开安装才对!”
执法难,难在哪儿?
包头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科技科李国新科长提醒消费者:许多卫星电视接收器看似馅饼,实际上早已是陷阱,消费者使用它不但得不到预想中的经济实惠,还会触犯法律,一定要慎之又慎。
李国新介绍,非法使用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直接扰乱了国家的经济秩序和卫星接收设施的管理秩序,破坏了国家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对私自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违规行为,国家有具体处罚标准。然而,私自安装卫星电视接收器的行为并未得到遏制,这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其中源头监管有漏洞是重要原因。
记者了解到,负责查处“卫星锅”的有文化广电执法部门、公安、工商等多部门,但实际上这些部门都是“各管一段”,比如“卫星锅”的销售主要由工商部门负责查处,安装和使用则主要由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负责查处等。虽然形式上是齐抓共管,但实际上这么多部门联合执法操作起来很难。
包头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一位执法人员说:“有时候我们去小区里查,你会发现可能有整栋楼都安锅的,人家联合起来不搭理你,连门都不给你开,这样不但无法取证,而且如果再强行查处的话可能就激起‘民愤’了,容易激化社会矛盾,所以现在我们对‘卫星锅’的管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记者了解到,目前,包头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正在就安装卫星锅的用户进行执法,主要先从单位抓起。个人用户由于涉及的面特别广,所以执法效果还不太明显。但有一个摆在执法人员面前的困惑是——老百姓对安“卫星锅”的需求这么强,对执法的抵触情绪这么浓,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卫星锅究竟是查还是不查?
包头晚报记者 吴艾霞 林鹭
扫码下方或搜索关注公众号“卫星参数网”,独家内幕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