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老款机型,同洲CDVB8800(高清)接收机测评。
浏览:5555 发布日期:2014-09-07




    几天前在论坛的二手版里闲逛,偶然发现了某位星友出一台同洲的CDVB8800接收机(以下称为:“此机”)。此机曾在十年前大放异彩,但时至今日,当年众多的功能缺失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使用要求。出于收藏的冲动决定拿下,几天后快递送达,到手必然品评一番,以满足自己身为烧友的猎奇情怀。


    到货拆包,此机初露端容,说明书、遥控器、保修卡齐全。


    此机整体银白色,铁壳加塑料面板,透过顶置的散热孔可以窥视其内部,大板设计,内置电源,老款机型比现在的缩水机自然大气不少。




    同洲作为国内机顶盒的老大哥级生产商,出品当然不是一般山寨货色可以相比。


    此机背面输出接口齐全:HDMI、色差、VGA、S端子、AV、光纤音频,还有一个RS232C串口作为刷机升级使用。




    其中的HDMI、VGA和光纤音频输出作为此机的亮点,在十年前的设计来说还是相当前卫的。






    卖家包装得不算严实,在暴走快递的威力下跑了大半个中国,难免出现一些损伤。






    打开机壳,窥视机内的情况。




    主板与电源分置,电路走线规整,元器件排布合理,彰显出大厂的品质。




    电源板做工精良,输出5组不同的电压供应主板工作。


    以下是在主板上丝印的电路板版本号与批号。


    此机的CPU是ATI的Xilleon 225,这是一款ALL IN ONE的多功能MIPS处理器,主频300MHz,内置双路MPEG2音视频解码,分辨率可达1920X1080,双显示输出引擎,外围接口支持硬盘,USB和以太网络等等,就当年而言这些都是相当火热的功能。




    在CPU的旁边有两片RAM芯片,型号是海力士的HY5DU561622ETP-5(不同批次的产品此内存芯片略有不同),TSOP-66封装,单片容量为256M的DDR400内存,两片合计提供512M的运存空间,为软件的运行提供强大支持。




    FLASH芯片是三星的K9F2808U0C,TSOP1封装的NAND闪存,单片提供16M存储空间。




    此机带有HDMI接口,所以必须配备HDMI通讯控制芯片,型号为MST35H1。




    另有一片MCU是华邦的W78E065,PLCC封装的64K Flash,芯片内装载主板的底层固件。




    此机配备SHARP的调谐器,可惜只能支持DVB解调并不支持DVB-S2,对于如此高配的CPU与运存来说是一大遗憾,不过当年6B与6A上只有少量的DVB+MPEG2高清节目,此机的设计也正是为此而生。




    数字音频AC-3的数模转换器采用德州仪器旗下Burr-Brown出品的PCM1742E芯片,SSOP-16封装。


    4558AM双声道高性能低噪运放,SOIC-8封装,由Advanced Analog Circuits LTD出品。


    SP3220EEA提供了RS-232C串行接口的通讯控制功能。


    2480CS为VGA信号同步输出处理芯片。


    其它的一些外围电路的控制芯片如下图,由于年代有点久远,技术资料也相对缺乏,就不再一一介绍了。






    经过简单的硬件介绍后,开机大典就此开始。

    连上靛色的HDMI线,打开AOC显示器的电源,选择HDMI作为输入源,再打开此机的电源,结果出现了无显示画面的意外情况。


    经过仔细检查后发现原来此机的HDMI接口无法兼容HDMI1.4版本的线,只能使用1.2版本的。在换用蓝色的HDMI1.2版本的HDMI线后,正常的画面终于出现了。




    此机只支持DVB+MPEG2格式解码,目前来说已经没有可用的免费高清节目源了(6B上的免费CCTV-HD已经改为CCTV5+并加锁了),就算用HDMI(1920X1080)输出也只能以菜单显示作为清晰程度的指标了,以下是HDMI输出的效果,菜单文字显示还是相当锐利的。


    此机的视频输出接口虽然比较多,但都不支持多端口同时输出。大至上,本机的输出分成三组,分别是HDMI与色差为同一组,VGA为另一组,最后一组为S端子与AV输出,三组之间使用遥控器的“端口(黄色)”按钮来切换。以下是用色差线(1920X1080i)输出的效果,对于标清节目画面来说,可以看出色差输出的画面效果略差于HDMI,但两者相差并不大。




    下一步,使用遥控器上的“端口(黄色)”按钮,可以把输出端口切换到VGA上,此时在面板上显示U108,代表当前是VGA端口并且以1080的分辨率输出。但刚才还在正常显示的AOC显示器切换到VGA输入源后又出现问题了,画面没有,显示器还提示“输入不支持”。




    只好找来另一台带有VGA输入的21寸康佳液晶电视来试试,果然,画面顺利出现。如此说来,此机的VGA输出还会有兼容性的问题,并不是所有VGA显示器都能正常显示。应该是在早期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周全导致的。


    简单对比观察VGA输出和HDMI输出的画面效果,还蛮不错的,看不出VGA输出效果与HDMI有什么区别。








    最后也例行试一试AV输出的画面效果,同样使用遥控器上的“端口(黄色)”按钮来切换,直到此机的面版上显示CUBS,这代表切换到了AV输出模式,注意,在AV输出模式下,分辨率是无法更改的,只有在HDMI/色差和VGA两种模式下可以更改分辨率(1080i/720P/576P三选一)。


    粗略看得出来,AV输出的画面效果比VGA要差很多,但相比一般的免费机还是要好一些。




    按遥控器上的“菜单”按钮,进入到主菜单选项里,主菜单分为六项,对于玩惯普通免费机的朋友来说是很容易上手的,主菜单的第一项就是节目的搜索功能。


    点选进入以后就会切换到高级搜索的菜单里,这里已经列表有6个预置的卫星名字,后面还有4个“User Define”,也就是说,此机最多可以保存10个卫星的参数,这些卫星的名字都不可以修改。在窗口的右边,可以修改LNB类型、22K开关、端口和本振等等,选择LNB类型为Universal(通用)的话,则22K变成自动且不能修改,这表示此机支持双本振KU头高低频自动转换。


    按遥控器的“右”按钮,切换到右边的窗口,用“上”、“下”按钮移动光标到搜索转发器这个项目上,在这里,可以按“确认”按钮让你输入相应卫星的转发器数据。




    利用遥控器上的颜色按钮对转发器资料进行增加或者删除,确认正确后可以进入到开始搜索功能或者直接按“红色”按钮来搜索节目。




    在收看节目时,按两次“信息”按钮后画面就会出现节目简介之类的信息,其实就是频道EPG,不过由于此机没有网络接口,所以铁定这个EPG只能是在星EPG,对于平常收的卫星来说,基本上没有免费的且又有在星EPG的节目可以提供。


    也可以在收视画面直接按“指南”按钮进入到节目列表EPG画面。


    由于此机只支持MPEG2的节目解码,因此如果搜索的转发器里有MPEG4编码节目的话,此机就会把这些节目当作广播节目来处理。如下图中,以138KU里的艺华12354V43000这一组为例,这组节目全组为DVB调制,但视频编码就有一些是MPEG4的,而另一些则是MPEG2的。


    可以看到在搜索结束时,出来的节目分列到左右两边去了,在左边的是MPEG2的节目,被视为正常电视节目,而MPEG4的节目则放到了右边,作为广播节目去了。


    在收视画面下按“确认”按钮,出现节目列表,再按“左”、“右”按钮切换节目类型,可以看到被分为两类的电视及广播节目,MPEG4节目被列表到广播后,当然是没有画面的了。




    回到刚才的转发器搜索窗口,以138KU的数码12401V22425为例,此时输入的转发器是DVB-S2调制的,结果此机根本就无法锁定,也就是说,此机仅支持DVB解调不支持DVB-S2解调,这也是注定这款老机型会被淘汰掉的重要原因。


    只有当搜索的转发器符合此机的要求,即DVB+MPEG2的格式组合,才能正常收到节目,如下图所示。输入138KU长城平台12538V41250的转发器资料,信号条显示锁定。


    并且在完成搜索节目后,节目全部归入到电视一类中去,代表搜索节目成功。


    在看长城平台节目的时候,又发现了新问题,节目画面会出现卡卡顿顿的现象。比如以下节目就都会出现卡顿。




    想了一想,应该是制式的问题,因为长城平台上的节目都是N制的,所以回到主菜单上,找到系统设置,再进入到视频设置里。


    把制式修改成NTSC后,看长城平台的节目就不再卡顿了。但问题是这个制式选项只有PAL和NTSC两种选择,没有自动这个选项,所以,当换台回到P制的节目后,卡顿现象同样存在,看来这个限制将极大困扰跨制式接收的星友了。


    不得不再提一个缺陷,此机面板上明明标有DISEQC1.1的字样,也就是说此机应该支持八切一的,但是实际上在卫星选项的窗口里根本没有八切一的选择项目,只支持四切一。




    在主菜单里,还有其它选项,比如CA信息。但由于测试时没有相应的卡片,所以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在里面。




    主菜单里也有频道编辑功能,只能操作删除或者删除全部频道。节目改名、节目表排序和修改PID等等这些普通免费机里的常规功能都无法操作。




    在系统设置里也有音频的相关设置,选项也比较简单,这里也略过不谈了。


    小结:

    1、同洲CDVB8800属于十年前的经典产品,以当时6B、6A的加密方式和高清节目格式(DVB+MPEG2)来说,是完全符合使用要求的。但后来这些高清节目陆续更换了CA方式,此机所支持的CA方式又很有限,况且高清节目的卡片也得来不易,而原本免费的CCTV-HD改CCTV5+后也加锁了,这就更让此机的应用前景雪上加霜了;

    2、此机的CPU是具备多路输出能力的,并且还支持双路MPEG2音视频解码、支持多种外围设备,与此相对应的比如:画中画功能、双路解调解码功能、硬盘及USB支持、以太网络支持等等,这些功能都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可以说本机的设计浪费了这枚CPU了;

    3、对于目前卫视节目格式而言,境外节目多以DVB-S2+MPEG4或者国内以AVS+为主,此机都对这些格式全部无能为力,所以就算有HDMI输出并支持1920X1080也只能定位于高档的免费机而已;

    4、在软件方面,当前热门卫星上的免费节目既有P制也有N制,而此机视频制式必须单选PAL或者NTSC,没有自动的选项,所选制式与当前节目制式不对时画面就会有卡顿现象出现。免费节目又有在星EPG的更加无从谈起,没有网络接口又无法提供得了网络EPG。频道编辑功能只能删除节目,其它基本功能一律没有。这些缺陷都让此机的使用价值大减;

    5、上面测试当中出现的HDMI线的版本和VGA输出兼容问题也是一个不小的缺陷,面板上标明的DISEQC1.1又与机内的实际功能不相符合;

    6、带有VGA输出成为此机目前唯一值得炫耀的功能了,如果家里还有老的CRT显示器,这台机将会有应用的价值,毕竟与普通免费机的画质优势摆在这里。



至此完毕!
2014年8月11日记于惠州。


扫码下方或搜索关注公众号“卫星参数网”,独家内幕新闻!

卫星参数网公众号